念死

在短短一個月,名人圈中多人陸續仙遊:劉芳剛、林冰、霑叔、蕭笙。不過,人們好像開始懂得如何面對這一連串的噩耗,再沒有悲不可抑的情緒。或許是一年前多位巨星殞落給人們帶來一次死亡培訓。但是,究竟是對事所必至的死亡有了心理準備,還是聽多了見多了,心和腦都開始麻木了?
《相約星期二》(Tuesday With Morrie) 的主角,一個名叫莫里的將死教授,他得了一個名為「肌萎縮性(脊髓)側索硬化」的疾病,身體上每一條肌肉會陸續萎縮,直至身體所有機能停止運作。教授認為,他是幸運的,因為他有機會為自己的死亡預備。多少人,當他們仍然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計劃,彷彿一切都在掌握之中,死亡驟至,驚惶失措之下走下人生舞台。
正如莫里所說:「每一個人都知道自己要死,卻沒有人為此作準備。」莫里又說:「一旦你學會了怎樣去死,你也就學會了怎樣去活了。如果你能接受隨時都會死去的事實,或許你就不會像現在般生活了!」
死亡既然是這麼重要的課題,為何在日常生活我們都沒好好地討論它,彷彿死亡沒有一點談論和思考的價值?文學大師余秋雨認為:「大多數智者躲避這個問題,是因為領悟到自己缺少談論的資格。再大的專家也不能說自己是人生領域的專家,一時的感悟又怎能保證適合今後、適合別人。」就連智者也躲避這個問題,何況一般平庸之輩?!但是,忽視死亡,你就不知道生命的意義,你就不懂得該如何活下去。
佛陀臨終前說:「在一切足跡中,大象的足跡最為尊貴;在一切正念禪中,念死最為尊貴。」
0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
<<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