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批評到敬佩

批評大師,我心安理得,我也只是如實地反映我的意見而已啊!但真的是如此無私嗎?還是我只是藉此撈取美名或實質的好處?人真的能如此容易做到問心無愧嗎?
人長大了,我竟然開始懂得欣賞霑叔的「擦鞋」,是真心的欣賞,而不僅是認同。霑叔雖然身懷天縱之才,卻從不自驕自傲。相反地,他常看到別人的優點,並將之突顯出來,這是霑叔的過人胸襟,也是這種集中看別人優點的性格,使他能從一個小孩、一名富豪、一名販夫走卒身上學習。霑叔其實不是「擦鞋」,他對所有生命中遇上的人,都抱持著善意的詮釋。
能夠懂得欣賞霑叔,這人一定也有點人生經歷。令我由欣賞進而佩服他的,是讀他在《蘋果日報》撰寫的專欄,欄目名稱已經忘記了。短短二百多字,一字一句都須精簡有力,又要帶出主題,難度之大,可想而知。霑叔卻表現出遊刃有餘、信手拈來,完全沒有刻意斧鑿痕跡。在這個專欄,他寫人生,豁達大度,讀後使人有一種悟道的舒暢和快感。能達到這個水平,深厚的文字功力和對人世事的洞悉力,缺一不可。
當年某日,我與《蘋果日報》副刊編輯鍾偉民兄晚膳,情不自禁地盛讚霑叔的專欄。鍾兄告之惡耗,說霑叔為了專心搞舞台劇,決定暫時封筆兩個月,並問我是否有意代筆。我以為鍾兄說笑,沒作反應,誰料飯局將盡,鍾兄重提邀稿之事,我大着膽子答應了。欄目起名為《人獸》,筆名是姜維,展開了我的專欄寫作生涯。兩個月後,霑叔沒有回來,我就在《蘋果日報》一直寫了約兩年。
人生就是這麼奇怪,千絲萬縷,一事牽連另一事。霑叔,你不會知道,你曾不經意地給了一名小伙子一個寫作的機會。